在古代搞义务教育(下)(9)
作者:炀师
时间:2018-04-07 19:03:53
标签:爽文 甜文
城墙自然是围成四方形,在四个角都建了一座烽火台。
坞堡西北和东南方向,各开一个城门,在城门里面还分别有两个集合的小型广场,广场两旁是军械武器库,开战的时候可以直接从军械库装备整齐后,再来小广场集合,出门抗敌。
过了广场,再往里一点就是士兵宿舍。整个坞堡的正中间的地带,则是食堂和军资仓库。
士兵宿舍是一排排的两层小楼,而每栋小楼的一层都有个公共教室。里面有黑板有桌椅,就算没有老师给上课,平时也可以当做小型会议室。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公共厕所。这个公共厕所让陶笉然感到十分害怕。
由于沂州水源少,建冲水厕所明显是浪费水资源的。于是张大钧直接给设计了个旱厕,但他这个旱厕也与众不同。他给设计的是两层楼结构,蹲厕在二楼,上去之后就是一排排的坑洞,到时候排泄物直接掉到一楼,而一楼直接就是个集粪池……
根本不用冲水,完美!
陶笉然在心中为士兵们默哀两秒钟,又让张大钧把这个设计图改得安全一些,至少别让士兵一不小心就掉到一楼去。
设计图明确之后,陶笉然便让邱裕开始招收短工了。
第二天,沂州各地县衙外就贴上了新的告示。
沂州要建坞堡啦,知州府招收壮年短工多名,每日工钱是半斤粮食,种类不定,工钱日结。而且还包吃包住,每天开工前每人发六块大饼,一餐吃多少自己分配,饮水则是无限量供应。
住的地方自然是在工地附近临时搭起来的大棚,如今即将入夏,倒也不怕会冷。
一听工钱是直接发粮食,整个沂州城内的壮年劳动力二话不说就全给报名了。而距离沂州城比较近的两个县,也有不少人跑过来,五天之内竟有五百多人报名了!
陶笉然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邱裕更是神色复杂。他们根本付不起这么多人的薪资啊!
“大人,要不,让他们先回家,等下个月再过来?”邱裕捧着报名的名册,已经开始在纠结该怎么拒绝这些人了。
陶笉然却是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坞堡这么大,五百人都未必够呢。至于粮食问题……
“先全部收了吧,粮食的话,我可以托人从京城运一批过来。到时候收上了税,再把钱慢慢还我就是了,工人还是越多越好。”陶笉然对沂州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并不担心这笔钱沂州官府会还不上。现在是时间不等人,哪能等沂州有钱了再慢慢建这坞堡。
邱裕闻言,还是有些犹豫,他这种比较传统的古代人,还是不适应这种贷款的模式。但陶笉然官比他大,直接拍板决定了。又让邱裕再招一些妇人,负责做大饼和烧水。
四月中旬,官府一共招了一千五百名壮年短工!
在开工仪式上,陶笉然和邱裕都亲自参与了动员。
陶笉然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也不说什么虚的,只说了所有短工最关心的问题:“现在你们每人的工钱都是半斤粮食,但本官要告诉你们,半斤只是起步!如果有人干活特别认真,就可以提升为小组长,每日有一斤粮食的工钱。如果小组长干得特别出色,就可以提升为工头,每日有五斤粮食!在坞堡建完之后,还会评出一百名干活最好的人,奖励十斤粮食。只要大家好好干活,官府不会亏待你们的。”
听到还能再加粮食,所有工人都是双眼发亮!没什么能比这真切的利益更能打动人了,现在他们只想使出一身的力气去干活,好赚更多的粮食回家去!
陶笉然也不废话,直接将主场交还给邱主簿,这次的工程所有调度都交由他负责。
邱主簿将这一千五人,分了一百五十个小组,每十个小组为一队。随后点了十队人,去沂州城外南边二十里地的那座山,去开采石料,余下五队则留在工地挖地基。
除了那些壮年汉子之外,工程队还招了十五名年轻力壮的妇人,一人负责一队的伙食和饮水。工作量不比那些汉子少,所以每日也是半斤粮食。
张大钧负责工地的监工,邱主簿则跟去监督石料的开采情况,工程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
陶笉然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三天后恰逢互市,陶笉然决定带上宝儿和贝儿出去凑凑热闹。
两个小家伙身份特殊,在京城的时候基本没出过门。如今来了沂州,陶笉然有意让他们像普通人家的小孩,多出门玩玩。
但是宝儿和贝儿现在身量长了不少,陶笉然已经不能一口气抱两个了。
“嘿嘿,公子,不如我抱贝儿吧。”子期上前朝贝儿张开怀抱,贝儿果然蹒跚着扑到了子期的怀里。
“她倒是喜欢你,我跟博翰都没这待遇。”陶笉然有些吃味。
“哪呀,她就是喜欢掐我脸。”子期话音刚落,贝儿就掐住了他软软的婴儿肥。
一旁的奶娘也被都笑了,调笑道:“小小姐还喜欢掐弟弟的脸,小公子被掐哭过好几次呢。”
宝儿似乎听懂了奶娘的话,趴在陶笉然的怀中咿咿呀呀地开始控诉姐姐的暴行。
陶笉然给宝儿揉了揉肥肥的小脸蛋:“宝儿乖,我们去互市玩好不好?”
说着,陶笉然也不等宝儿的答复,给两个娃娃穿好外出的小衣服后,再带上两个影卫,出去逛互市了。
一从马车上下来,宝儿就提溜着大大的眼睛,打量着周围的场景。贝儿虽然板着脸,但还是能看出她眼中的好奇。
进了互市之后,看到这么多穿着长相都跟瑞朝人天壤之别的匈奴人,姐弟两人更是惊叫连连,什么都想上手摸一摸。
陶笉然一边护着宝儿,一边往四周看去。原本舒展的眉头,却逐渐皱了起来。
那些瑞朝商人的摊子上,几乎都是用皮毛和银子交易了,看这么久,竟不见一个用铁和马交易的!
莫非是匈奴那边有变?陶笉然想着,脚步一转,来到了西南角落的一个匈奴商人的摊子前。
这个匈奴商人有着瑞朝人的长相,摊子上摆放的是匈奴那边常见的皮毛和肉干之类的特产,乍一看平平无奇。
陶笉然将宝儿交给影卫,蹲下来佯装认真挑选商品的模样,却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问道:“芝麻开门?”
那商人抬头看了陶笉然一眼,也低声道:“北京烤鸭?”
用这么囧的暗号接头,这人自然是那间谍培训班出来的间谍。
两人确认身份后,陶笉然将自己的疑惑问出。这间谍虽然只能在匈奴的边境徘徊,但收集到的情报不在少数。
陶笉然从他口中得知,原来镜子流入匈奴这么久,最开始热潮已经降温了,最近互市上能收到的铁、马匹和盐的数量开始回落。长久以往,恐怕匈奴商人不肯再冒险用这三样看管得太严的禁品作为交换了。
第173章
陶笉然了解情况之后, 也没心情继续逛了, 随意买了些牛肉干, 便带着大家回去。
陶笉然不知戚博翰是否已经得知这个情况,回到府上之后, 赶紧修书一封, 让暗卫送回去给他。随后又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该弄点新玩意儿?否则若是不能将匈奴的战略物资都悄悄弄过来,这个互市的意义就直线下降了。谁特么真的想跟匈奴互通友好哦!
陶笉然掰着手指,开始细数穿越者必做的几样东西。玻璃已经搞了, 接下来是不是可以弄点香皂?
但是他身为一个文科生,还是穿越了五年多的文科生, 真的不记得香皂要怎么做了啊!跟系统兑换?可戚博翰那边也不好解释……
陶笉然陷入了天人交战,京城的纺织厂也又了新的动作。
来到京城之后, 行知纺织厂的财政其实一直是赤字, 特别是他们一群青楼女子从良过来的,纺织手艺确实不怎么样,这段时间就只能产一些寻常的布料,批发给一些中端的布料店。
眼见如今就要入夏,又到了天蚕丝热销的季节, 三娘知道她们的机会来了!五娘是不管事的, 三娘和百灵一合计, 决定让三娘出京,去淮阳府找郭成威。
前两年郭成威去宁安买天蚕丝,一直都是三娘接待,两人倒是有几分交情。三娘亲自来到郭府, 十分顺利地便见到了郭成威。
郭成威如今发福了不少,倒又几分富商的富态了。郭成威知道三娘是陶笉然的人,丝毫不敢怠慢,热情地将陶笉然迎进了待客厅。
三娘也是个圆滑人,两人打了一阵机锋,最后还是郭成威忍不住开口道:“三娘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三娘放下茶杯,巧笑莹莹道:“如今又到了天蚕丝的季节,不知郭家主心中可有什么想法?”
郭成威闻言,心中一个咯噔。莫非是这天蚕丝生意,陶笉然不打算跟郭家合作了?郭家虽然不缺天蚕丝赚的那些钱,但这天蚕丝代表的可不是钱,而是人脉啊!
如今郭家已经有两个子弟考中了秀才,但是后续还需要人脉来铺路,若是这个路子贸然断掉的话……
三娘看郭成威的脸色,就知道他想茬了,连忙解释道:“郭家主不必紧张,这天蚕丝的生意,只要陶大人一日不喊停,那自然是要跟你们合作的。”
郭成威闻言,这才放松下来,又听见三娘道:“郭家主在淮阳府经营多年,有没有想过去京城闯一闯?”
怎么没想过!每天做梦都想!
但这也仅限于想想而已。他们郭家淮阳第一首富的名声,也就在淮阳好使一点,去了京城那种一块牌匾下来都能砸到三个勋贵的地方,他们郭家恐怕还没来得及踏入一只脚,就要被吞没了。
“郭家主,如今世人皆知你跟圣上交情匪浅,又何至此畏手畏脚?”三娘那风情万种的眉梢轻挑,“世人也知我们纺织厂乃陶大人的产业,不如我们联手?”
“如何联手?”郭成威知道,接下来的话,就是三娘这次来的目的了,心中不免有些期待。若他们强强联手,或许真的能在京城闯出一番天地?
三娘也不卖关子,答道:“我们纺织厂有的是好料子,奈何没有好的买家。郭家世代经商,想必在京城开个衣裳铺子应当不成问题吧?再加上天蚕丝,今年必定能在京城打出名声来。”
一间衣裳铺子试水,就算是亏了郭家也承担得起。郭成威心中意动:“这倒是不错,只是那利润分配……”
“扣除成本价,五五分成。”三娘毫不犹豫道。
但郭成威却没有立即答应:“可开铺子需要上下打点,需要花的钱可比你们纺织厂的多啊。”
闻言,三娘轻笑一声,也讨价还价道:“我们厂里养了那么多姑娘,也是需要吃饭的呀。郭家主,或许你还不知道,天蚕丝的成本价是多少吧?”
郭成威不成想会被问这个问题,老实地摇了摇头。
三娘伸出一根手指。
“一千两?”
三娘摇头。
“一百两?”郭成威说得有些犹豫,似乎并不敢相信一匹天蚕丝的成本价这么低。
但三娘继续摇头。郭成威呼吸一窒,声音轻到几近于无:“莫不是十两……?”
三娘笑而不语,郭成威已经知道答案了。
“好!五五分!”郭成威把心一横,毅然决然地上了这条贼船。扣除十两之后五五分,比他一千两买过来之后再三七分,要赚太多太多了好吗!想到自己以前损失的那些银两,心头简直在滴血!
三娘看他壮士断腕的神情,又不由得轻笑道:“郭家主,你将来一定会为今天的决定感到高兴的。如今厂里正在给圣人研制新的布料,若是将来圣人发话,能将那新布料贩售出去的话,那价格可不比天蚕丝要低。”
郭成威自然是信三娘这话的,毕竟陶笉然和戚博翰的关系,他还是看得很清楚的!看来以后得好好抱紧这根金大腿了!
为了报答三娘分享的这个内部消息,郭成威也拿出了自己的十二分诚意,只花了十天,便盘下了京城的一间铺子,开始迈上新的征途了!
而远在沂州的陶笉然,也收到了纺织厂那边传来的好消息:棉布织出来了!
三娘第一时间,便托人寄了一大袋包裹过来。里面除了有一封信,还有两件纯棉的小衣裳,是给宝儿和贝儿的穿的。
陶笉然摸着两件小衣裳,感觉跟前世的纯棉衣物的手感差别不大,而且柔软贴身,比绸缎还适合小孩子。陶笉然吩咐小厮将衣裳送去给两个小宝贝,这才读起三娘的信。
得知三娘跟郭成威合作的事情,陶笉然也很是高兴。自家的产业自然是赚越多越好了。
陶笉然给三娘写了几点营销策略,比如说设计些新款式的衣服,再找几个俊男美女当场走秀之类的。又提笔给这家铺子写了“霓裳羽衣”四个大字招牌,可以说是给三娘撑足了面子。
后面三娘又写到棉布的纺织试验,那为数不多的棉花就只剩一点点了,不知该如何处理。陶笉然想到前世那些加了其他纤维做出了不是纯棉的布料,各有各的功能。于是又鼓励她们勇敢尝试,可以加点其他的东西进去,试试看有没有奇妙的反应。
最后三娘又写到,今年宁安的纺织厂产的天蚕丝数量极大,足足堆了一整个仓库。怕若是全部投入到京城市场,会冲击到价格。
陶笉然看到这,心思一转,眼前一亮!
匈奴虽然冬季严寒,但夏季也是酷热无比啊!对天蚕丝也是有旺盛需求的!
陶笉然连忙修书两封,一份送给三娘,一份送到宁安给大娘。让她们在京城和宁安两地,把半个仓库的天蚕丝分销掉。剩下的一半,直接给运到沂州来,他要狠宰匈奴一笔!
有了新的奢侈品,陶笉然松了一口气,但他并不想放弃香皂。不仅是为了宰匈奴,更是因为他不想起来还好,一想起来就觉得,自己五年多没用过香皂沐浴露这些东西洗澡,浑身都痒痒!
香皂无非就是一些东西的化学作用形成的,陶笉然决定去培养几个工匠,去学一下化学!
工匠们从宁安带了几大车东西中,就有行知学院的全套教材,可以说是非常周到了。
陶笉然带上化学书,就往工匠园走去。
工匠们看到陶笉然过来,个个眼神放光,像是饿死鬼看到肉一样!
陶笉然处变不惊,一脸淡定道:“把所有人都叫出来,我有件事情要宣布。”
见陶笉然这么严肃,工匠们一看就知道肯定是件大事情,事情越大意味着赏金越高!工匠们只花了五分钟,就集结完毕了。
陶笉然看着废话也不多说,只问道:“有谁识字的?”
张大钧不在,四十九人只有六个人举手。这比陶笉然预想中的要好很多,于是他朝那六个人招招手:“你们过来,这里有几本书,你们先看看,看过之后念给大家听,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学习一下。”
由于化学这科性质比较特殊,行知中学一直没开这门课,只让老师和学生们自己看书自习,所以陶笉然也找不到什么老师来教他们,就让他们自己瞎琢磨了。
不过让工匠们学化学不是主要目的,陶笉然又道:“让你们看这个呢,是想让你们做个东西出来。就跟皂角一样是用来洗东西的。但是皂角太伤皮肤了,不适合用来洗澡。我想让你们做出那种滋润一点的清洁用品,滋润温和一些的,不仅能清洁,还能保养皮肤。这些书上可能会有答案,也可能没有。你们也可以选择不看书,自己去试验。谁最先做出符合我要求的东西,赏五十两!”
五十两!?工匠们差点没惊叫出声。
“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做出来!”工匠们拍着胸脯道。虽然他们这些糙人不能理解皂角哪里伤皮肤了,但是有钱都是大爷!不就是滋润么!不就是保养么!撸起袖子就是干!
第174章
六月一日, 琉璃阁第二次国道拍卖会落下帷幕, 陶笉然看到戚博翰送来的信件, 才知道原来第二期的国道修建,竟是要打通京城到宁安的路。而且是水陆双管齐下。
不过由于距离太远, 这一期的工程最长的一段, 预计要花费一年才能完工。
陶笉然对此倒是十分期待,甚至能想到将来工程完毕后,宁安定能成为瑞朝第二大经济中心!
进入了六月春天悄然走远, 头顶的烈日一天比一天大。五十亩棉花田里的植物,万幸地没病没灾, 顺利长成了陶笉然印象中的模样,再过两个月就能收获了。
邱勤业和李琼的画册也全部画完, 农民们在看过之后, 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修改了许多遍后,终于定下了最终的版本。
陶笉然看着眼前这个比原本的手册还厚三倍的画册,不得不感慨两人的用心。
“辛苦你们了,这份画册刊印的时候, 会印上你们的名字的。”陶笉然对两人道。
“这怎么好意思?”李琼很是意外, 他们只是按照别人所书, 将文字转化成图案罢了,竟然也能署名?这虽然算不上是立著,但看陶笉然的意思,这图册应该是要广发给农民的!这也算是流芳千古了吧!
“这是你们辛苦所得, 自然好意思。”陶笉然安抚道,“不仅要署名,这次你们做得很好,我已经写信给陛下提过你们了。等棉花成功种出来后,封赏应该不会少。”
听到自己的名字在圣人面前露了面,李琼和邱勤业都是激动不已,但又不敢在陶笉然面前失态,只能硬生生地憋着。
陶笉然又勉励了两人几句,一人赏了五两银子,便放行了。
随后陶笉然又在给戚博翰写信的时候,顺带捎上了这份画册,还提及了自己想拉拢李琼和邱勤业的想法。
这两人才学虽然不高,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最重要的是对陶笉然忠心,其他的可以慢慢发掘和培养。再加上邱裕,这趟沂州之行也算有点收获。
还有李通判和钱长史,陶笉然接触不多,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两人很少在陶笉然面前出现过。陶笉然也懒得想那么多,既然人家没想在他面前露脸,那他也没必要舔着脸上去收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