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李世民知道此事之后,会不会后悔自己曾经大力扶植吐蕃了。
在李豫在位期间,整饬吏治、漕运、盐政等,致力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
只是可惜,这位英明的帝王并没有活太长时间,在位十七年后去世。】
李世民:“……”
他深吸了口气,道:“那吐蕃,是不是还没有前来乞求和亲?”
如果说之前还对吐蕃带着点无所谓,反正也不过是个蛮夷小国的想法,现在他们可完全不这么想了。
能够将大唐皇帝打的抛弃国都的还是个蛮夷小国,那他们未免也太自大了。
李靖、尉迟恭、程咬金和秦琼等将领尤其不服,他们纷纷上前一步道:“陛下,臣等愿出征,平了那吐蕃!”
李世民抬手:“众爱卿不要冲动。”
众人还想再说点什么,就听得李世民继续道:“朕亲自去。”
众人:“……”
陛下,不要冲动的该是您吧!
其他各个时空在李豫之前的皇帝也都开始考虑,要不要提前为后人解决了这后顾之忧了。
【在李豫去世之后,是其子李适继位。
开始的时候,李适也是雄心勃勃的,想要做成一番大事。
他前期的表现也堪称贤明,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只是很可惜的,李适并没有将此举坚持下来,
过了没多久,他便任用卢杞为相。
卢杞为官期间迎合圣意,嫉妒贤能,党同伐异,陷害官员,
并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致使民怨日深。
这个时候的李适已经显露出自己无能的一面了,身为一个帝王,不能知人善任,便是无能。】
【刚刚我也说过了,李豫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藩镇坐大的局面,
所以在李适登基之后,他是想要遏制一下藩镇的。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这种好事,想要做还是要看看自己的实力的。
李适这么一个人,不是天纵英才的李世民,也不是善于用人的武则天,更不是有着深切底蕴的李治,
他若是当真想要对付藩镇边将,要做的应该是徐徐图之,找准机会,一击必中。
可是李适呢?】
【李适他爹李豫想要扳倒宦官还知道徐徐图之呢,他恨不得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在李适继位两年之后,建中二年,李适便发动了削藩战争。
此时李适自己的根基都不稳,就急着削藩,可能只是傻人胆子大吧。
这个时候社会和政治条件都不成熟,不仅没有成功削藩,反而致使四镇之乱与泾原兵变接连爆发,
这场战争中,四人挺身而出,高举反叛大旗,两人更是跃跃欲试,欲图称帝。这便是有名的“两帝四王之乱”。
李适被迫出逃,辗转奉天、梁州等地。
这是第三次天子放弃长安出逃了。
果然,一件好像很离谱的事情只要开了个头,就会接二连三的发生呢。】
李世民:“……”
他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自己在登基之初,千辛万苦守住的长安,一寸都不愿意退让的长安,居然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接连被国君抛弃。
若是这座古老的城池有灵,该是多么悲哀啊……
而且这才是第三次,天幕所言,可是国都六陷啊……
【好在这个时候大唐也还是气数未尽,在宰相李泌及大将李晟、浑瑊等人的努力下,平叛成功。
可是这之后李适的锐气便被消磨了,转而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并对藩镇多有姑息。
宦官专权,藩镇坐大的苗头越发旺盛起来。
当然,也不是说除此之外李适就毫无作为了,他联合回纥、南诏、大食,打击吐蕃,为之后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也一度重开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切断的东西陆路交通,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唐德宗李适去世之后,皇帝的接力棒来到了太子李诵手上。
李诵看不惯宦官,即位后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
他们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
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并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听起来好像也是一片欣欣向荣,不过很可惜的是,他的父亲留下的宦官俱文珍在李适统治末年势力极度膨胀。
所以李诵的这些改革,触动了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可不会坐以待毙。】
【不过是一群宦官,能怎么样呢?】嬴稷有点不屑。
【他们逼迫李诵退位了。】
【什么?】
李世民狠狠地拍了一下扶手:“朕已经下令不得让宦官掌握大权,这帮后人怎么,觉得一个二个都比朕聪明是吧?”
看他生气的模样,众臣担心急了。
这可是刚刚吐血了的人呀!
“陛下息怒,保重身体要紧啊!”
李世民幽幽的说:“再这么下去,朕不要说保重身体了,能不被气死都算是好的了。”
众臣:“……”
别说了,其实他们也气得要命。
这可都是他们打下来的江山啊!都被后人这么折腾了,他们能不生气吗?
可是气归气,还是要保重身体啊。
看看这周边列国,现在好像是臣服于他们,可是后面那些动作,简直是欺负他们大唐无人啊!
趁着他们这把老骨头还没有松散,还是要多给后人扫除一点障碍啊……
不过根据陈曦讲述的规律来看,接下来恐怕是没有什么提气的内容了。
一个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之后,那几乎是无力回天的。
也就是东汉的刘秀帮着汉朝续命了一波,其他的朝代,都是这个规律。
要看得开。
想是这么想,众人还是长叹了口气。
*
【不光是逼迫退位,在这件事上,宦官俱文珍等人基本上一手操办了皇帝大臣们的所有事情。
三月,他们将李诵长子广陵王李淳立为太子,更名为李纯。
七月,俱文珍等以李诵的名义下诏,由皇太子主持军国政事。
八月,宦官拥立李纯即皇帝位,李诵退位称太上皇,史称“永贞内禅”。
俱文珍此举不光是将皇权踩在宦官权利之下,也破坏了“永贞革新”的成果,破灭了唐王朝的复兴希望,
让唐王朝继安史之乱以后再一次坠入深渊。
而这样一个宦官,居然在死后被赠开府仪同三司……
说实话,我不是很懂这些皇帝了。
不过在唐朝后期,宦官势大,皇帝们向宦官低头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众实权李唐皇帝们:可以理解?理解个屁!!!
第139章 第一百三十九个老祖宗很骄傲
【宦官的胆子或许不止于此,
李诵去世的前一天,李纯对外宣布李诵病重,一天后顺宗就驾崩了, 这使人觉得李诵的死像演戏一样。
有人透过一些笔记和诗文的细节发现李诵之前就被李纯和宦官们暗算了。
上一篇:弹幕总在嗑我的水仙CP
下一篇:带幸运物打排球有什么不对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