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豆家里有道观(59)
听到杜先生,敖应学担惊受怕的心,顿时放下了。
杜先生啊!
《星星之下》也是杜先生开光庇佑的呢!
拍得那是顺顺利利,爆得那是七彩绚烂,一路风平浪静,出意外都能及时化解。
他也不管迷信不迷信了。
既然剧组都能提前准备好专业的医护、消防、安保。
还请了专业道教人士压阵。
再出问题,绝对不是闹鬼,而是有人搞鬼!
其心可诛!
杜先生来《烛火之谜》,当然是若沧的主意。
明知这部电影拍摄不会顺利,他必须早做准备。
若沧身份特殊,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各式聚光灯下。
他不方便做的事情,交给杜先生去做刚刚好。
这时候,若沧深感师侄好用。
堂堂道教人士,娱乐圈咨询专家,去哪儿都不违和,还能顺手提供无数内幕消息。
简直像个百宝侦探社。
他这边刚收到敖应学送来的完整剧本,那边杜先生查的资料就递了过来。
关于《烛火之谜》作者林风声的生平记事、凶杀案报道、邻居亲戚调查资料。
打成了好几个压缩包,若沧拆开文件,点开都有点儿卡。
林风声的照片,贴在了文档最前面。
这位眉目普通的男人,单看五官,应是平安顺遂的长相。
他的出生、背景,家庭关系列得清清楚楚。
林风声家里有钱,英年早婚。
八十年代,就能住在三层小洋楼里,儿女绕膝,显然是不愁吃穿的富家子弟。
平时没什么特殊爱好,最多与朋友叙旧聊天。
典型的无所事事,闲来写文的枯燥生活。
唯一奇怪的是,他在创作《烛火之谜》之前,写的都是情爱。
什么《混血酒吧女》《黑道喋血传》,充满了复古的气息,只看封面,若沧都明白里面的内容有多么的少儿不宜。
八八年的时候,林风声突然转性,出版了《烛火之谜》,一改曾经的颓靡风气,变得富有逻辑起来。
初版的《烛火之谜》,杜先生已经叫徒弟们去网上搜罗。
发送给若沧的,仅仅是留在旧书贩卖网上,由呆板印刷体制成的简陋封面。
从外观来看,这只是一本普通的推理,没有夸张骇人的设计,简洁明了的用黑色线条,勾勒出了一支蜡烛,呼应《烛火之谜》。
林风声的手写签名,也附在旁边,毛笔字流畅的一笔而就。
封面没什么奇怪,再往下翻,文档里写着林风声交往密切的朋友现状。
三十多年过去,与他同龄的年轻人,都已经六十华发。
在他们眼里,林风声性格内敛,是个热爱写作的好人。
哪怕若沧能从林风声字里行间读出讥诮命运的气焰。
也不妨碍外人觉得,这是一位彬彬有礼的老实人。
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仇家,更不会得罪人的。
时隔多年,他们提到林风声,仍是扼腕痛心,谴责凶手杀人如麻。
这些资料没什么奇怪,让若沧觉得窒息的,是那些年的新闻报道。
没有网络的年代,大家获取外部信息,全靠报刊杂志。
这些刊登《烛火之谜》及林家凶案的报社,简直像极了造谣传谣窝点。
“林家灭门惨案,盖因祖上作恶?”
“作家写书揭发豪门秘辛,却遭人雇凶灭门!”
“帮派残忍杀害富二代,只因他创作了这部?”
标题赫然,耸人听闻,很像震惊部的祖先。
里面翻来覆去讲述笔者的猜测,一点儿事实根据都没有。
若沧皱着眉快速扫视,心想难怪破案之后第一电视台要做专题节目。
怎么那些年的报纸,个个跟营销号似的,闭着眼睛胡吹乱造!
越往后,新闻报道的重点已经不是凶杀案,而那本。
《烛火之谜》的名气,竟然在作者惨死后走红,成为了媒体的宠儿。
几年的相关新闻看下来,都能揣度出当年媒体的心理。
猎奇、从众、博眼球。
无论是恐怖作品提名,还是推理列表,都会出现《烛火之谜》的名字。
并且附带点评:“虽然故事本身简单,推理生硬,但是背后的血色才是它最为耐人寻味的地方。”
平庸作品,经历了血案就会在普通人心中封神。
网络发达之后更是如此。
任何提到恐怖、惊悚、悬疑、推理的帖子,都会骤然出现《烛火之谜》,刷新存在感,加强大众对这部背负惨案作品的印象。
翻完资料,若沧深深怀疑,他感受到的怨气与愤怒,不仅仅源于作者本身。
应当还有数十年的舆论风气,造就的独特磁场。
来路不明的吹捧,讳莫如深的畏惧,汇聚于《烛火之谜》这部作品上,承载了数以万计读者、观众的阴暗情绪。
以物寄灵,便成邪灵。
当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不再是作者或者剧组能够控制的东西了。
《烛火之谜》的年代久远,凶手也都执行了死刑。
要想了解原委,还得靠官方的专题节目。
于是,欧执名从酒店外回来,就见到若沧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熟悉的配乐,熟悉的旁白。
解说员声音低沉磁性的说道:“根据黄某交代,他的作案工具是客厅里摆放的水果刀,最初他把水果刀拿在手里的目的,只是为了壮胆。”
大晚上的,欧执名听得精神一震,问道:“你在看什么?”
若沧头也没抬,回道:“《今日说法》。”
作者有话要说: 既然大家都觉得害怕,我给你们推荐一个不怕的办法。去我的wb,搜“跳大神”,当你完整看完那段视频,一定会和我一样露出唯物主义的凝视,成为小朋友的许多问号。
第29章
无论是什么重大要案, 感情纠葛, 上了《今日说法》,官方就会以最为理智的角度, 剖析凶案发生原因。
林家五条人命,算得上轰动一时的特大刑事案件。
凶手在逃四年后捉拿归案,其中警方遭遇的波折和付出的努力, 全都在专题节目里。
节目拍摄的时候, 办案刑警的年龄又涨一轮。
但是不妨碍他们条理清晰,目光如炬的说道:“黄某及其同伙, 确实是没有预谋的冲动作案。他们和林家没有矛盾,更没有接触,不存在外界传言的雇凶杀人或者寻衅报复。”
若沧对官方办案和记录, 有着绝对的信任。
他甚至还做了笔记, 写清了整个来龙去脉,以及林家五口的死亡情况。
他看得专注, 欧执名也不好打扰,只能跟着坐下来, 一起看林家案件始末。
残忍的凶杀案,在理性视角里,成为了犯罪研究案例。
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面前, 最终归为一堆卷宗, 写满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
若沧看完节目,思维放空许久。
刑警们的遇到平静而客观,极力从理性角度澄清凶杀案的真相, 依然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可怕,与命运的无常。
违法乱纪的人,导致遵纪守法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恐怕是这起案件之中,最难叫人释怀的地方。
节目播完,屏幕回归了投影前的主界面。
若沧却没有动。
他握着笔,一言不发。
欧执名视线掠过写满字迹的纸面,都能感受到他的难过。
欧执名想了想,安慰道:“凶手都已经判了死刑,他也算是得到了报应。”
“报应不是这么算的。”若沧放下笔,难受的叹息,“每个人生来平等的东西,只有一条命。无论贫穷富贵,都会经历生老病死,逃脱不掉。”
若沧合上记事本,转头看他,“这起案子看起来像是黄某得到了报应,事实上,林风声一家的血债,算不清。”
欧执名发现,若沧真的跟他想象中的道士不一样。
身为道士,不谈什么死后地狱、因果轮回,斩钉截铁的说黄某血债算不清。
真情实意的,为了三十多年前的陌生死者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