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基建狂魔(32)
安娜看了看说:“不,这是展柜。”
“展柜?!”杰森盯着那个显眼的展柜,想象上面能够放下多大的东西。
他困惑又惊诧的问:“难道他终于想通,要把海岸线博物馆或者康尼斯大厦的模型摆上去了?”
“谁知道呢。”安娜从来不清楚殷以乔的想法,“但我觉得,能够摆在这里展览的东西,一定对他很重要。”
殷以乔的电脑屏幕上,横跨着一座雕刻有浮雕的桥梁。
它拥有完美的弧度,漂亮得像一件艺术品。
而旁边,是一张已经建成的图书馆照片,在黄昏灯光的照耀下,照片里的图书馆显得静谧温暖。
殷以乔端详它们超过十分钟,他瞥了一眼时钟,估算着中国差不多晚上九点、十点的时候,熟练的拨通了视频电话。
“嗯?什么事?”
律风眉头微蹙,视线都没看过来,仍是凝视着电脑。
显然在加班。
“今天很忙?”
殷以乔习惯了律风回家的道路成为背景,还是第一次见到宽大空旷的白色墙面。
“嗯,今天查了一点新的资料,刚好可以解决主桥的关键问题,所以我想试试建模。”
说完,他看向殷以乔,承诺似的说道:“我很快就能做完,不会熬夜的。”
即使律风继续专注于手上的工作,殷以乔心中仍是一片柔软。
他笑着靠在椅背,说道:“我发了几张利斯图书馆的实景图给你,原来你还没空看。”
“啊……”律风视线有一瞬间放空,他诧异的看向殷以乔,感慨道,“这么快就建成了吗?”
殷以乔轻轻叹息,调笑道:“它已经开建一年多了,律工。”
“哈哈。”律风听到这个时间,忍不住笑出声,“我以为它会花上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建完。”
按照常规的英国速度,是的。
可是在殷以乔魔鬼一般的赶工速度里,就算是悠闲懒散的英国人,在利斯图书馆项目上也建出了C.E能够达到的高效。
殷以乔没说,他只是问:“所以你什么时候有空,来看看你的毕业设计。”
刚刚还快乐嘲讽英国速度的律风,脸色略带挣扎,“我可能……”
没有空、没有时间,或者根本不愿意再回英国。
殷以乔能从他的神色看出潜台词。
甚至不需要律风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殷以乔都能给出最准确的回答。
殷以乔说:“我等你。”
在律风诧异略茫然的视线里,殷以乔笑着说:“利斯图书馆建成之后,会一直在这里,无论你什么时候想来看,我都等你。”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是为了趁着老桥深情表白插播大桥。
《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第八章 ,中国可以说“行”:
“20世纪初,中国众多的桥梁修建却被外国人把持着,这也成为今天许多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心头之痛——
比利时人修了郑州黄河大桥。
德国人修了济南黄河大桥。
英国人修了蚌埠淮河大桥。
俄国人修了哈尔滨松花江大桥。
日本人修了沈阳浑河大桥。
法国人修了云南河口人字桥。
美国人修了广州珠海大桥……”
当初我看到这一段,被作者的例举震撼,甚至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也有荷兰人1.5亿欧天价咨询费,日本人卖技术船不卖控制系统的故事。
中国现代桥梁能够从落后,走到世界第一,靠的不是别人的怜悯施舍,靠的是桥梁建设者的一腔热血,一身志气,一片赤诚。
第15章
律风开始建模之后, 进度就变得风一般快。
不过两周时间,他已经大致建成了盘山结构的桥梁主体,并且摸索出了能够用上的技术和材质。
但是这一套方案的问题, 依旧很多。
钟珂进来,把三大盒资料放在地上。
她说:“律风, 你说的新云江大桥的抗震设计, 我找到资料了,但是太多了, 你跟我一起去看看,然后再抱需要的过来。”
她和律风接触久了,直接称呼名字,变得更加熟悉。
虽然钟珂在国院待了七年,但是负责的大多是绘制图纸、报销记账的简单工作。
还是第一次主动的去研究桥梁设计以外的工程技术,也就力所能及的帮律风查找资料, 顺便跑腿。
他们所做的盘山桥设计工作,已经不单纯局限在照章设计上了。
盘山结构存在的可能性、适用的建筑材料、恶劣气候会对桥梁造成的影响,都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钟珂清楚的意识到, 说这是在完善构想,并不准确。
律风在做的, 明明是一份《乌雀山大桥采用盘山结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思及此处,她的情绪格外兴奋。
当初听到律风一个人做出了越江桥可研报告,她就感到震惊无比, 充满了诧异和羡慕。
现在,能够亲自参与到可行性研究之中,她立刻感受到了与照章画图截然不同的桥梁世界。
那些数据、实验图表,关系着一座桥梁的诞生和未来。
而她一点一点见到可行性的出现,心中充盈着成就感, 哪怕搬资料都感受到无比的快乐。
比起钟珂的轻松愉快,律风显得沉默许多。
他快速翻看了新云江大桥的抗震结构,发现里面采用的抗震设计,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学习。
因为,它是一座跨江桥。
虽然同样身处地震带断层区,但是江水的浮力,借给这座桥梁天生的助力,让设计师们在桥墩抗震上,采取了飘浮式体系。
“这个桥的抗震,不适合用在乌雀山上。”
律风很快否定了参考新云江大桥的抗震技术,转头调出电脑里国院涉及桥梁专利的清单。
清单分门别类,总结出来了国院设计的桥梁特性。
都是他依照着档案馆里每一座桥梁的名字,在论文库里翻出来的。
然而,并不是每一种都能恰到好处的,解决他的设计需求。
律风经验不够,只能边学边做。
只有在这时候,他才觉得仅仅研究过29座国院桥梁的自己,是多么的浅白无知。
他合上新云江大桥资料,抱起刚刚钟珂才送进来的档案,说道:“我再去查一查,还有两座桥的资料可以参考一下。”
说着,他抱着档案往外走,钟珂愣了愣,也跟上去帮忙。
桥梁分院设计过的桥梁,位处环境普遍复杂。
地质恶劣、气候多变成为了每一座桥的标准配置,他翻看其中任何一座大桥,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他不过是学习前人的技术,进行实地改良。
可他手上资料里保存的这些桥梁,每一座都是前无古人的开拓性创造。
终于,他找到了一座名为岳峰大桥的资料,它虽然没有建设在地震带,但是采用的空管钢建设结构,使它成为了世界第一轻桥。
世界第一轻桥的吨位轻,不代表它的资料少。
律风在档案馆里抽出了整整两排涉及空管钢的档案盒,比了比重量和数量,直接就把蹲在档案馆里磨洋工的钱旭阳,拖来一起当苦力。
当他们三人分别扛着岳峰大桥的空管钢设计资料,费劲地搬进会议室时,就发现堆满了档案盒和图纸的办公桌前,坐着一个熟悉身影。
吴赢启专注的坐在律风的电脑前,费劲地眯着眼看屏幕里晃眼的建筑模型。
他平时严肃正经的态度,因为这个小眯眼的表情,略微显露一丝诙谐,让人感觉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
“吴院。”律风将资料放在墙角,“您在看模型?”
“嗯。”吴赢启皱着眉点头,仍是眯着眼看屏幕,“你这是主体桥部分的设计吧,盘山路段结束之后,衔接了桥塔。”
说着,他终于抬起头看向律风,问道:“你桥塔怎么设计的?”
律风走过去,盯着屏幕上巍然矗立如傲慢龙角一般的桥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