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41)
知辛对他点头笑了笑,蹲下来正好跟江秋萍面对面,后者想起他非凡的见识,主动将木雕递了过来,知辛双手合十没接,温声道:“我就凑个热闹,你们不用管我。”
——
厨房里一切正常,什么异物都没有,但王锦官还是让人将所有可以入口的东西全换走了,连盐巴和酱料都没放过。
之后三人转战到耳房,从枕芯里剖出了一些能证明假伙夫是刺客的药瓶和暗器,除此之外,众人期盼的信函、密件一概没有。
地砖和墙面也都仔细地敲过,没有密室也没有暗间。
没有收获,王锦官也没必要逗留,抬脚就走。
吴金则是有些被这个卧底的缜密和远见给惊到了,在心里想要是每个刺客都这样,那他们就是抓住了一百个又有什么用?
吕川翻找的时候非常积极,这会儿却心不在焉起来,不知道心里在琢磨什么,连王锦官毫不避讳的视线都没发现。
王锦官走到门外,回头见他还没有回过神来,顿了顿出声打断了他:“吕川,你走神走的厉害,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吕川被惊了一下似的看向她,摇着头自嘲地笑了起来:“没有,我只是觉得有点儿震惊,以我这个首辅前死士的身份,在自家晚辈的屋里,竟然一丁点线索都没找到,说出来我自己都不敢信。”
一般来说,同一帮师傅教出来的人,在武功招式、伪装的伎俩和暗号密件的使用上都免不了会有相似的影子,可吕川在这间屋子里的感觉十分陌生。
比如他之前会在铜盆的底部贴一层铜箔,造出一个隐蔽的空腔,用来那些不能随时销毁的小纸条,会统一用《四库全书》做密钥,用数字不同的书籍名称以及排序传递简单的消息……然而这间屋里没有吕川所熟知的那些手腕。
也许在他诈死潜逃以后,首辅那边也像抹掉他的存在一样,用全新的人和方式顶替了原来的。
吕川倒不是伤感被人弃如敝屣,他只是觉得遗憾,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来还朋友的债,实际上却也没能帮上李意阑几分忙。
“我敢信,”王锦官忽然说,“我以前跟所有人一样,觉得行久不适合吃刑狱这碗饭,现在却觉得他做得也不比他大哥差,后生可畏,你也不用妄自菲薄。”
“其实我能感觉到,你这次是真心想要帮他,所以尽力而为就行了,反正你一个人,也改变不了什么。”
这人一直都冷冰冰的,可这瞬间吕川忽然觉得她的心其实很软,会不远千里来她的小叔子,也会在落寞的时候安慰别人。
吕川笑了笑,一脚踹在了身旁的竹塌上,本意是想借此发泄内心的低迷,可谁知道他还没来得及大喝一声“嫂子说的有道理”,竹塌那头却有东西先冲了出来。
吕川张开的嘴没合上,保持着这个傻样定睛一看,发现落地的是个深棕色的卷筒,中间缠着几圈同色的线,有大半尺来长,乍一看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藏得这么用心,肯定不可能是草纸。
吴金的眼睛“唰”一下就亮了。
与此同时,雄浑的鼓声忽然奏起,有人在前边的衙门口敲响了登闻鼓。
眼下正在悬赏,如果击鼓的人不是鸣冤,那就只能是为了取赏。
击鼓者被事先交代过的衙役快步领进后院,李意阑抬眼发现来人是个白衣的年轻书生。
这书生站定后先没说话,而是拂袖掸衣地作弄了一通,忙完了才弓腰拱手地说:“区区不才杜是闲,为求赏金五百两而来。”
李意阑肯定自己没见过这人,但此人的声音和语气辨识度又极高,拽文弄字的满是古意,李意阑眯着眼睛只稍微想了想,很快就记起这人是谁了。
毕竟才时隔不久,初九那天在栴檀寺的法会上,隔着一道院墙,就是他拿佛子与鬼神的问题刁难过知辛。
第40章 凭贴
在李意阑认出他的同时,书生也识出了名动天下的云霓袈裟。
他以直接到堪称冒犯的目光将知辛打量了一遍,接着吊儿郎当地拱手笑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佛子原来是这般模样,久仰久仰。”
知辛没起身,只用侧着的姿态冲他微微低了下头,合上双手念了声“阿弥陀佛”。
这人到了衙门里,仍然是一副明里暗里都在针对知辛的做派,李意阑对他的印象不怎么样,感觉同样是瀚海求知的学子,江秋萍就比他谦逊正气得多。
被夸的江秋萍蹲在地上,只觉得来人有些没谱。
僧者远在红尘外,此地应以李意阑为尊,这位杜兄为赏钱而来,一来却又把财主给撂在了一边,行事说轻点是没眼力见儿,说重些就是目中无人。
好在也不用与他深交,只盼他确实有些真本事,能够一劳永逸,帮他们解开莲子之谜。
书生杜是闲浑然不觉自己的言行有什么不妥,还在跟知辛喋喋不休地客套:“大师经研佛法,我亦是同道中人,心中还有颇多疑问想要向你讨教,不过此地不是辩理之所,稍后我寻个清净处请大师喝茶,不知可否赏……”
寄声自己废话一堆,别人唠叨他却不爱听,不耐烦地打断道:“诶,朋友,你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啊?”
杜是闲闻声望去,这才发现蹲在那里的一波人都在看自己,“哦”了一声也不见尴尬,悠哉悠哉地回到了正题上:“来解谜的。”
寄声:“那你解啊,我们大人还等着呢。”
杜是闲的视线在屋内逡巡了一瞬,在张潮和李意阑之间选择了后者,行了个礼,又后知后觉地注意到地上的白骨,知道这是在破案,又不明白这些人到底在干什么,想问又正在回答问题,只好先按下了心里的困惑。
李意阑有求于人,也没对他摆官架子,让寄声搬来一堆椅子请大家都坐下,又唤来衙役去库房里取银子。
等众人都坐好之后,码满两个叠层的银锭子也送了过来,被搁在一旁的案上,闪着让王敬元痴迷又心痛的光芒。
“赏钱我们已经备好了,”李意阑诚意十足地对杜是闲说,“先生可以说出你的答案了。”
杜是闲端坐在扶手椅上,只瞥了银子一眼目光就掠过去了,似乎并不太留恋这个诱惑,他桀骜而自信地说:“火中生莲,其实只是一个障眼法。”
说完之后他也不继续,而是环顾着众人似笑非笑,一副举世皆浊而我独清的德行,吊尽了人的胃口,十分地不干脆。
寄声性子急,刚要催他有屁快放,就被他六哥截了胡。
李意阑病气浓郁,正也好声好气,看起来便十分温和无害,他状似好奇地问道:“可莲子不足指头大小,又能如何设障呢?莫非玄机是在那火盆里面?”
杜是闲但笑不语,转过头去问知辛:“大师觉得呢?”
江秋萍心里登时就是一阵腹诽,想着这人要是去参加科举,肯定十年也考不上,因为他重点不对,而且总是答非所问。
知辛未必就不能猜上一猜,大抵机关戏法,诀窍都在内部,莲子虽小但匠人手巧,也不是没法做手脚,只是这人给他的感觉有些好胜,知辛不想他总是无视李意阑而老问自己,便随和地说:“我跟李大人一样困惑。”
杜是闲果然酣畅地笑了起来,面有得色道:“能为大师解惑,也是杜某人的荣幸了,言归正传,不知各位可曾见过或听说过蓂荚草?”
寄声瞪了下眼珠子,歪倒了身体悄声问道士:“什么草?”
王敬元同样觉得那字眼拗口:“不知道。”
张潮没反应,李意阑去看知辛,知辛专注地看着杜是闲,沉默中只有江秋萍沉思了片刻,然后接过了话来:“杜公子所说的蓂荚,可是《竹书纪年》里记载的那种夹阶而生、月朔始增的瑞草?”
“正是,”杜是闲嘉许地看了他一眼,接着道,“蓂荚难莳,旷世不观,所以知道它的人不多。”
张潮:“那杜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呢?”
杜是闲将左手肘撑在扶手上,上身往外靠了靠,用指节抵住侧脸,一派悠闲地笑道:“我从记事起便在外漂泊,至今已踏遍了大半个中原,要是这点见识都没有,那千万里路岂不是白走了?”
李意阑隐约看出了一点门道,这人骄傲非常,要想他好好说话,顺着他夸赞他才是上策,为了破案李意阑可以说是毫无脾气,官话套话张口就来,他说:“先生真是见识广博,让人佩服,就是不知这蓂荚和莲子之谜有什么关系?”
杜是闲说着又翘起了二郎腿,舒服得好像这里就是他家一样:“大人莫急,且听全了前因,后果自然就明了了。”
“我在北川见过蓂荚,不过在当地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知时节,因其每月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会多生一片叶子,从十六到月末,又会每天落一片叶子,人们看见它,就能知道今天是初几。”
“不过蓂荚的奇特不止于此,它的叶子晒干之后蜷曲成团,质地似麻布,不像寻常枯草那样易碎,拿火灼烧时也不会立刻烧熔,而是会先舒展开,释放萤萤微光,少倾之后才化为灰烬,是一种让人见之难忘的草木。”
北川地处迁淮山脉以北的茫茫雪原之中,那里飞鸟不飞、人迹罕至,川中人士多是多朝以前逃难过去的遗民,几乎与川外断绝了交流,因此众人不知道蓂荚也情有可原。
然而李意阑还是听得立刻就变了表情,“微光”与“少倾”让他很难不联想到一个细节,那就是白骨在现场里所写出来的绿色“冤”字。
于是他一下就骤生了好几条思绪。
比如,白骨写出来的来的“冤”,是不是就是这个原理?
快哉门为什么会拿这个问题来考他们,这是无意还是意有所指?
而假如是后者,那快哉门如此自露马脚的出发点又是什么?
江秋萍面色微妙,分别看了他和张潮一样,似乎也悟出了一些东西,不过这时杜是闲已经继续说道起来了,江秋萍只好闭了嘴。
杜是闲侃侃而谈:“故而以我的推断,火中生莲的原理,就是干莲子去肉留皮,辅以极细的铜丝,铜丝以缠线状绕成莲花的造型,再在表皮上黏贴染好色的蓂荚干草,待干透以后将铜丝压扁,佐以细牛筋缠牢,在其底部粘一枚小小的铅弹丸,最后一起塞进剖开掏空的莲子皮中,以白桃胶粘好,再用同色的矿料勾缝,隐去莲子上的破裂痕迹,便能瞒天过海,造出假象来。”
众人皆是此门中的外行,饶是杜是闲说的齐全又仔细,大家还是听得一愣又一愣。
寄声听到后半部分,已经不知道这书生喋喋不休地在说什么了,每个字他都听得懂,可串在一起就成了鸟语。
李意阑等人都没敢错过一个字,这会儿等人说完了,都垂着眼在脑子里一步一步地拼接与思索。
屋里断了一会儿声音,杜是闲对大家这种措手不及的反应十分满意,晃了晃脚脖子,眼睛眯起来就显出狭长来,像只狐狸一样。
过了会儿,知辛率先打破了静谧,他大概理顺了当中的关节,只剩下了一个问题,便看着杜是闲认真地问道:“之前来吕大侠说,他用手去碰,莲花就碎了,可取暖用的火盆并不足以将铜丝烧化,请杜公子指教,这个环节要怎么解?”
杜是闲愣了一下,自己也没想到这里说不通,不过他垂眸想了想,很快就答道:“这个确实有问题,那就改一改。铜丝分作小段盘绕,段与段之间用盐卤浸过的丝线缠系,这种线烧过以后,只要不以外力干扰便不会立刻就断,就能符合碰之则碎的条件了。”
知辛点点头,心悦诚服地笑道:“先生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