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清河地主gl(69)
柳大山十分纠结,比起给张鹤当仆役,他自然是宁愿租佃耕种,若能丰收,好歹妻儿还能多一口饭吃。况且李寻已经不与他计较了,把从他家中抢走的东西都还了回来不说,还给了他们几件厚厚的冬衣。
李寻还说下一年的租佃依旧是四六分成,若要借牛与农器便是五五分成。于是他也渐渐地不再想退佃之事。
张鹤闻言,只是沉默了许久。她并不相信李寻会这么好心,可柳大山被他奴役习惯了,李寻一旦对他好上一些,他便满足了。她无法打破他那天真的想法,也无权在他仍选择妥协的情况下插手他们的事情。
柳大山谢绝了她的好意后,她也不再去管他们的事情,毕竟她还得准备着冬至的事情。
冬月的二十二是冬至,除正旦外最为世人重视的日子,正旦的头天夜晚会被称为“岁除”,而冬至的头一天则会被称为“冬除”;正旦和冬至都会放假三日、闭市三日,还有大朝会,民间则到寺庙烧香。
冬至的前日便得祭祖,张家的祠堂在张家庄,除了分家后离得太远或是在远方为官、求学的族人回不来以外,一般的族人都会回去,故而张鹤与夏纪娘、张显在冬月的二十日便动身回了张家庄。
这也是夏纪娘首次到张家庄,从村口修得平坦又宽敞的官道看,便知此处汇聚的多数都是官户、豪民。而远远望去,山水间,宅院错落有致,偶有几座茅屋夹杂其中。
驴车在张家的祖宅前停下。这座墙角滋长着不少青苔,青砖老旧而依旧坚固地垒成一面面高大的墙的老宅,修葺了无数遍,却仍遮不住岁月沉淀的古朴。虽比张家在抚州城的宅院小,却更雅致而大气。
张家的祖宅是张家嫡长子才能继承的,不过到了张廷榆这一辈,张鹤的祖父张训将荫补资格给了张廷轩,而他长年在外为官,便将祖宅让给了张廷榆。张廷榆觉得祖宅太小,可又因边上已有族人建了宅院而无法扩建,便干脆在别处买了一块地,另置田庄。
当年柳氏带着张雁住在祖宅,张廷榆便将刘氏与张鹤等安置在田庄,等张鹤稍长了也才回到祖宅居住。不过两处同在张家庄,相隔并不远。众人皆认为张廷榆置办的田庄,佃客多往来于此,才有了刘氏与佃客私通之事发生。
从抚州城的宅院到祖宅与田庄,再看张鹤在清河村的宅子,夏纪娘对于张鹤与张显被张雁欺压的话又信了几分。柳氏对张鹤的态度暧昧暂且不提,仅从家业的分配上,张鹤与张显俩人的分量都不足张家家业的八分之一。
不过,夏纪娘并未见过张鹤对此不公的分家表达过不满,而她对她们目前的现状也十分满足,便更不会去羡慕这些宅邸、田产了。
“大娘子,二郎君携二娘、三郎君回来了。”柳氏的婢女在张鹤她们进门后便向柳氏禀明了。
“让她们先回屋安置吧!”柳氏道。
“可郎君正在前堂会客。”婢女又道。
柳氏想起今日的来客,都是张家的族人,其中便有张秉与张珲。而若是让张鹤与他们碰到了,也不知会发生何事,便起身:“更衣,去前堂。”
作者有话要说: 百合公众号:ycxz_gl 去玩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加更,捂脸.jpg
☆、激辩(评论两千八加更)
虽说张鹤料到这个冬至会碰上张秉与张珲, 可她没想到会这么快就碰到, 而且还是在自家中。
除了张秉、其子张旺以及张珲、其子张欣、张裕外, 堂上还有两个中年人, 以及两个年轻的面孔。张鹤对他们较为陌生,即便曾经见过, 可也记不住了。
“二弟、二弟媳,还有三弟, 你们回来了怎么也不跟叔父们打一声招呼?”张雁笑眯眯地看着张鹤, 言辞上却在暗斥她的无礼。
张鹤心道她刚过来, 连人都还未认清。明知张雁故意在人前数落她,令她难堪, 她也不急着辩驳, 而是携夏纪娘与张显,朝他们作揖:“大哥、堂叔父,近来可好?”不管如何, 在人前,为了不落人把柄, 便只能忍着。
“我们安好。”张雁笑道, “不过听闻二弟不大好。”
“大哥此言何意?”张鹤问道。
“我听闻二弟在清河村与人发生争执, 还是为了区区一个田仆,可有此事?”
张鹤瞥了张秉与张珲一眼,便知定是他们跟张雁提及的,而他们也是一脸看好戏的模样看着她。她偷偷地丢了一个白眼,对张雁道:“此乃我私事, 便不劳大哥操心过问了。”
“二弟此言差矣!你我皆为张家子弟,有着同样的血脉,即便是分了家,可我也依旧是你的兄长,理应给你多些关心不是?况且你若是在清河村惹是生非,污了的也还是咱们张家的名声呀,所以我总要问清楚事情的原委,错对也总得有个说法不是?”
“有劳大哥关心,只是我并非惹是生非,更不曾做出辱没了张家的名声之事。”
边上坐着的一个年轻人闻言,登时便讥讽地低声笑道:“生母做出那等事便已然辱没了张家的名声,你与他的存在,便已是污点了。”暗暗地看了张显一眼。
张鹤的脸色登时便沉了下来,他们要如何刁难和侮辱她,她都能不放在心中。可张显这般年幼,却得承受此等侮辱,若是留下阴影,日后成为一个解不开的郁结怎么办?!
尊位上的一个中年男人清了清嗓子,沉声道:“白鹭,你是读书人,休得胡言。”
“知道了,爹。”张从在应道。
“此等有伤兄弟感情之言日后便不要再说了!”中年男人又呵斥道。
张鹤本记不起他们是何人,可经这中年男人一开口,便想了起来。这两个中年男人也是张鹤的堂叔父张从在、张从旦,不过他们的爹与张鹤的祖父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正因如此,张廷榆死后,族长之位便落在了张从在的身上。
而两个年轻人则是张从在的长子张鹭,字白鹭,以及次子张鹳,年十七,还未取字。
张从在看似在主持公道,实则张白鹭说出第一句话时他便该喝止,而不是等他说完后,见张鹤的脸色难看起来才喝止。
“纪娘,你带鹿儿先回屋歇着吧!”张鹤对夏纪娘道。
夏纪娘担忧地看着她,本想与她一同面对,可即便是张鹤此时在张家都像个外人,何况是她。犹豫了片刻,便带着有些不开心的张显在仆役的带路下离去。
她是女子,他们若抓着她不放,便有失自己的身份了,故而也并未阻止。便是张雁又把话题转回到张鹤与李寻一事上,他道:“二弟为了一个告主的田仆而得罪形势户,此举难道会是什么佳话吗?二弟莫非在清河村种地种久了,也学了那些田舍汉,忘了张家有多少田仆了?若张家的田仆也学了他告主,你认为张家还能安生吗?”
“二哥若没做亏心事,何必惧怕田仆告官?”张鹤冷笑道。
“住口,有你这么不分长幼尊卑顶撞兄长的吗?”张雁道。
张从在沉默了片刻,也开口道:“鹤儿,我知道你对分家之事依旧有怨念,你怨怼这无可厚非,可也不能因此而罔顾家法教养呀!”
“……”张鹤安静地看着他们,她倒想看看这些人到底还有多少戏。
前堂的门外响起仆役恭敬的声音:“大娘子。”
张秉与张珲等相视一眼,不知道柳氏为何忽然就过来。坐在尊位上的张从在听见声音,便起身坐到客位上去了。
刚才他在这里是最年长的,又是族长,故而坐尊位。可柳氏一旦过来,她虽是女子,可年纪长于他,又是此宅的女主人,理应坐尊位,他只能退开。
“娘。”张雁起身走到门外将柳氏迎进来,柳氏看了张鹤一眼,到尊位上坐下。
“二嫂!”张从在在内的中年男人都开口喊了一声。
“二婶!”四个年轻人则也恭敬地唤道。
张雁本要在主位上坐下,可却看了张鹤一眼,嗔怪道:“二哥,你怎么还站着,还不快坐?!”
张鹤心道,她都站了快半柱香了,他才提醒她入座,这不是演给柳氏看谁信?!她没戳穿张雁,而是在最远的椅子上坐下,尔后便一言不发。
张雁回身问道:“娘,我们在谈明日祭祖之事,你怎么过来了?”
柳氏微微诧异:“祭祖之事,你们还未谈完吗?我听说你们正在问驴哥儿在清河村的事,这些事不都是闲事么?既然你们有空暇聊闲事、说闲话,那必然是谈完正事了吧?”
张雁心中一虚,而张从在等人则感觉被柳氏说得老脸都要挂不住了。张从在镇定自若道:“正事已经谈完了,那我也该告辞了。”
“是呀,二嫂,我们便先告辞了。”张从旦也忙不迭地起身。
连同张秉与张珲也不好意思久留,他们来此主要是希望张雁能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毕竟他们被分家到清河村,在此可没有地方可落脚。往年都是住在张廷榆的田庄的,几年便一如既往地上门来了。
张雁果然将他们安置在了田庄那边的厢房落脚,又让仆役将他们送过去。
他们离去的身影让张鹤想起了那日李寻离去的背影,同样的令人生厌,可她却不能表现出来。
堂上气氛有些冷,张雁倒是神情温和,仿佛刚才什么不愉快之事都没发生。张鹤感觉有些冷,毕竟她坐的位子离暖炉比较远,便将手搁在袖中取暖。
“新妇与鹿哥儿呢?”柳氏瞥了张鹤一眼。
“我让她们先回屋安置了。”(请加君羊:壹壹零捌壹柒玖伍壹)
柳氏颔首,又问:“方才在说什么事说了这么久,让我也听一听。”
张雁笑道:“就是二弟在清河村与人结怨之事,也不是什么有趣的事,况且事情已经解决了,娘就不必理会了。”
柳氏看着张鹤,眼神是一贯的淡然:“我想知道是如何解决的?”
张鹤无言以对,对她而言这只是一件小事,对张家的其他人而言那便更微不足道了,他们为何要如此在意呢?张雁有意刁难也就罢了,柳氏难道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沉吟了片刻,道:“大哥此言差矣,我并没有与人结怨,那李寻官人如今待那田仆十分和善,不但不予怪罪,还赠了他不少冬衣。既然如此,我与他又何来的结怨?”
张雁笑道:“二弟莫非如此天真竟因此而信了那李寻?他这么做,不过是为了糊弄那田仆,待那田仆熄了找你帮忙的心思,便是他的死期了。你仔细一想,你为了那田仆而与李寻结怨,可结果那田仆反倒不稀罕你帮忙了,待他下回又重蹈覆辙时,你还会再救他吗?连唯一能救他的人都不存在了,他还不是只有死路一条!”
张鹤一愣,她虽然隐约有此想法,可也未曾往深处想,毕竟柳大山的举动都是他自己的选择,而与她无关。张雁却一言便戳破了李寻的心思,这不得不说明张雁是个明眼人,可同时,他是否又用过此等阴险、恶毒的手段对待别人呢?
让张鹤生寒的是,张雁说此话时,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柳大山的命在他的眼中,也不值一提。
“多谢大哥提醒。”张鹤道。
张鹤的道谢有些莫名其妙,张雁渐渐地收敛了笑容,疑惑道:“为何忽然谢我?”
“大哥提醒了我,那李寻此举便是给田仆设下陷阱,若那田仆再向我求救,那我理应再多给他一次机会,帮一帮他。”
张雁拉下了脸:“如此说来,你还是要为了一个田仆而招惹形势户了?”
“我知道世间没有绝对公平之事,可若能按律法来断案,其实便是另一种‘公平’。世间不公之事不在于他们是田主与田仆之分,而在于他们之间是否履行了契约上的约定。我不会为了一个田仆而招惹形势户,可若让我见死而不救,我很难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