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126)
他进学这些年,有先生教诲,自然知晓何谓人伦,何谓纲常。
可他也时常见陛下与母后,见过她们相视而笑,见过她们相互关怀,也见过她们因小事而拌嘴,最后总有一人低头认错。
并无什么耸人听闻的事,皆不过寻常人间的相处罢了。
可偏偏如此寻常,却又让明苏觉得人伦纲常哪及得上真心真意。
“这花可是陛下送来的?”明申端着玉盏,慢吞吞地喝着,口中还不肯闲着,仰头去问郑宓。
郑宓摸摸他的脑袋,但笑不语。
明申想起早上在宫学听闻那事,想了想,决定还是告诉母后。
“昨日有位老御史顶撞陛下了,陛下动了怒,当着众臣的面斥了他一顿,今日又将他的官夺了,眼下就在大理寺狱中关着。”
明申口齿清晰,三言两语便将事情说明白了。
他倒不是告状,只是觉得这样的事,陛下恐怕不好受,她多半也不会告诉母后的,一个人撑着,多孤单呢。
果然他一说完,便见母后的神色凝固了,只是很快她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道:“午膳也备好了,你多用些,下午还要听先生讲课的。”
明申懂事地点了点头。
郑宓到垂拱殿时,正是太阳最烈的时候。
玄过候在殿外,见她来,忙行礼,正要通禀,郑宓摆了摆手:“我自己进去便是。”
明苏早有吩咐,侍奉太后,便如侍奉她,玄过自不敢拦着,恭声应了声:“是……”
殿内置了冰,较外头凉快许多,郑宓推门而入,便看到了闭目养神的明苏。
她并未坐在御座上,而是坐在了御座前的台阶上,也没垫什么,席地坐着,长长的双腿伸直了,合着眼睛,听边上一名内侍念书。
那内侍念得专注,余光见到太后,便是一惊,太后对他摇了摇手,内侍忙又稳住声音,接着往下念。
郑宓走到明苏身前,缓缓弯身,捏住她的鼻子。
明苏猛地睁开眼,见是她,眼睛一亮,瓮声瓮气地笑道:“你怎么来了。”
郑宓松了手,坐到她身边,细细地端详着她。
明苏伸手捂她的眼睛:“不要看了。”
她的声音里,有些许羞涩。
郑宓便禁不住笑了笑。
明苏越来越有皇帝的威严了,她将宗亲扶植了起来,却并不多倚重,只令他们平衡朝堂,后又启用了不少士人,将天下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如今大臣已无人敢违逆她的心思了。
她们的事,即便大臣们猜到了,也无人敢当面说出来,他们只怕陛下哪日自己宣告于世,那时他们便装不了糊涂了,为了臣节,哪怕拼死,也得劝谏。
而眼下,最大胆的大臣最多也只敢如昨日那位老御史一般含沙射影地谏一谏,与皇帝之间维系平衡。
然而即便如此,也使得明苏大动肝火,今日便将那御史夺官下狱了。
如此看来她这皇帝当的甚是霸道,刚愎自用。
可只要不提此事,她平日是很敬重大臣的。
郑宓看下来,只觉得这几年,明苏越发地像她年少时的模样了,温润少言,好读书,好钻研,为人亦平和。
“牡丹可好看?”明苏又问。
郑宓有些含糊的沉吟道:“牡丹啊……”
明苏便知她的意思了,禁不住笑起来:“我也不觉得好看,只是新奇,便令他们送去你瞧瞧。”
郑宓眼中染了一层笑,她就知是如此。
第八十七章
方才念书那内侍已极知趣地退了出去。
垂拱殿乃理政之所, 自然庄严非凡。她们二人就这般并肩坐于阶上随意地说着话,那庄严之意便就淡了几分,肃穆的氛围亦和缓下来。
“陛下似乎不高兴。”郑宓试探之意颇明显。
明苏一听便知她是听闻了御史的事, 没好气地哼唧道:“谁这般嘴碎?”
郑宓笑道:“你别管是何人说的。”
明苏心中也有数, 左不过是明申、玄过这二人。
此事她原不打算告诉阿宓的, 横竖也不是什么大事。
只是眼下阿宓问了,她也不必瞒着,捋了捋衣摆, 随意道:“是个御史,一把岁数了,还不安生,给朕添不自在。”
郑宓望着她, 没说话。
明苏一对上她的目光,便明白她的意思, 带了些安慰地说道:“过几日便放了他,令他告老还乡便是了。”
她也没想着要一直关着他, 不过是杀鸡儆猴与众臣看罢了,是要大臣们明白, 今次小惩大诫,来日再有人触她的霉头,便不是能如此轻易便善了了。
郑宓听明苏这般说,便知明苏早有成算。
她一早就说过,想要安稳的日子, 明苏知晓她的心思, 不会去宣告天下。
但明苏也不愿遮遮掩掩,仿佛与她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般。
她们就如现在这般, 虽无名分,却不遮不掩,不避不闪,人人皆知她们是何关系。
等到百年后,她们还会在一座陵寝里长眠,无名却有实,也不差什么了。
郑宓想了想,一手随意地搭在明苏的膝盖上,问道:“陛下既然早有打算,为何还闷闷不乐?”
明苏眉宇舒展开,若说方才她还有些不开怀,眼下便什么郁郁都散了。
“你怎知我闷闷不乐,自你入殿,我便无一丝不悦,我分明是在笑的。”她抬眉望着郑宓,故作惊诧道。
“勿要明知故问。”郑宓横了她一眼。
明苏笑意更深,侧身靠在郑宓的肩上。
阿宓自然知晓,她们那么多年的情分,她是喜是忧,阿宓怎会不知。
她最懂她了。
“倒不是不高兴,不过是想起那御史上月才上表称颂了圣明,昨日便指桑骂槐地讽我昏庸,只觉得我这皇帝做得好坏皆凭他们一张嘴罢了。”明苏伏在郑宓的肩上不大在意地说道。
郑宓听她话语间似乎说得随意,其实还是有些不高兴的。
“陛下是明君还是昏君,百姓说了算,国库税银说了算,边境将士说了算,这些年国富民安,边境太平,民间提起陛下,人人称颂,陛下不要在意区区御史说的话。”
郑宓一篇话,将明苏安抚得恰到好处。
明苏想了想,又忍不住笑,笑得双肩发颤。
郑宓也不知道好好说着话她为何又笑了,便推了推她。
明苏自她肩上起来,坐直了身,眼眸弯弯的,那双清润的眼睛里便好似一江落满了桃花的春水,清澈又缠绵。
“我一听你这般耐心地安慰我,想到阿宓喜欢我,心里便欢喜得很。”
郑宓又无奈又心软,她侧首望着明苏,明苏眼中有着明亮的光,似乎不论过去多少年,她每回望向她时,眼中的光芒总是那样璀璨。
“那……”郑宓沉吟,总想奖励明苏些什么,思索了会儿,她问道,“明日休沐,陛下若得空,我们出宫去走走可好?”
明苏二话不说便答应了。
她们也不是头一回出宫。
偶尔在宫中闷了,明苏便会带着郑宓出宫去四处逛逛,逛得多了,京里京外风景秀美的去处,她们都去过了。
有几回还遇上了大臣,将大臣们吓得满身是汗,隔日便联名上奏君子不立围墙之下,陛下千万不可随意出宫。
若欲心存叵测之人,有分毫损伤,他们这些为人臣子的便万死难辞其咎了。
明苏口上应着好,回头又不听他们的,大臣们只好退让,求陛下多带些侍卫。
这是自然的,即便他们不说,明苏也带足了侍卫。
天气热得很,明苏最是怕热,走远了兴许染上暑气,郑宓便与她在城中游玩。
城中也有好去处,譬如那相国寺,香火鼎盛,行人如织,每月初一十五,寺中便会请有德高僧开坛讲经,引来信徒无数。
她们今日便去那里,但却不是去听僧人讲经的。
高僧讲经之时,走街串巷的小贩与旅人便会聚集到相国寺外。久而久之,竟形成了庙会。
庙会很是热闹,贩卖之物也十分丰富,明苏很爱去那处游玩,时常买些文澜殿中没有的书籍,买几支雕琢拙朴却别出心裁的簪子赠与郑宓,也买些玩物带回宫去赐予明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