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不清(28)
在满朝文武的瞩目下,丘文殊正襟危坐,坦然接过卷宗。
太监带来的卷宗有好几份,皇帝拿了一份,太子拿了一份,睿王也拿了一份。
睿王看罢,顺手递给元琛,元琛匆匆浏览了一遍,放下。
丘文非很想看看卷宗里出了些什么题,他有个荒谬的直觉——元琛大抵不会见死不救。
丘文非朝元琛使了个眼色后,便悄无声息地退出大殿。
不多时,元琛也信步走出大殿,去了偏殿恭房。
丘文非跟上,元琛虽冷着脸,却也从袖中取出卷宗。
丘文非接过一看,登时大惊失色。
“怎么?”元琛冷声问道,“有何不妥么?”
“这是丙卯年皇上亲自出的乡试卷宗。”
院试卷宗多留存在地方,乡试、会试、殿试卷宗才会留存在京城。太子拿乡试卷宗给丘文殊答,虽高了一阶,但也说得过去。
问题是——这是皇上亲自出的卷宗!
“当时皇上初掌皇权,有些…”在元琛面前,丘文非措辞仍十分谨慎,不该说的隐而不答,“这些题目甚是刁钻,当年解元之名无人得之…”
对于丘文殊的作答,丘文非已不报任何希望了。
第33章
丘文非悄无声息地返回大殿,脸上失落的神色却瞒不过一旁的丘岳明。
丘岳明无声地看了丘文非一眼,丘文非叹气摇头。今日丘家在士林中的名声将****。
此时,丘文殊在大殿中央作答,其余人留在座位上,百无聊赖地闲聊着。
“父皇,我见大家兴致都不高,”太子提议,“不如这样吧,丘文殊每答一题,便换一张卷子,原有的卷子交上来,我们当场点评,如何?”
皇帝正无趣着,当即道:“允。”
丘文非心情沉重,这当场点评,不是更影响答题者的心情么?
丘岳明鬓角隐隐带汗。
太监得了皇帝口谕,上前与丘文殊更换卷子。丘文殊已作答过的卷子,先经由秉笔太监临场批改,再呈到皇帝面前。
秉笔太监如此说道:“禀皇上,第一道题乃帖经,丘文殊答错一句。”
帖经乃是取四书五经中的语句,遮掩一些字词,让考生提写完整的题目。这是整张卷子中,最为基础简单的部分。
殿内议论纷纷,似乎对丘文殊的才学已有了一定认识。
丘岳明也低声同丘文非讲道:“文殊怎会在这里出错!”说罢,丘岳明自己也赧然。这个侄子没上过家学,功课也做得少,在这样的大场面里作答,心中惶惶,出错也在所难免啊!
皇帝懒懒地拿过卷子,只瞟了一眼,点评道:“字倒是写得不错。”
太监将丘文殊的卷子传阅下去,很快便到了丘岳明的手里。几个丘家门生,包括丘文非,都聚在丘岳明身旁看卷。
丘文殊的字一如既往,沉稳有力,似乎没有怯场的迹象。
丘文非仔细看了他的错题,这才发现,这句诗遮盖的部分过多,可供考生发挥的地方就多了起来,丘文非一时间能想起来的答案就有几个。丘文殊的作答其实并没有错,想必只是与秉笔太监手里的卷宗答案不同,便被判了错。
丘岳明自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这张卷子是皇帝出的,卷宗答案也是皇帝订下的,他若是提出异议,不就是当场打脸,又有私心之嫌么?
丘岳明与丘文非对视一眼,默不作声将卷子传给他人。
丘岳明低声道:“只盼文殊不受影响,稳住心绪。”
丘文非看向大殿中央的丘文殊。他仍旧正襟危坐,两眼专注于卷宗,手中之笔从未停下来。
丘岳明轻声问:“第二道题是什么?”
丘文非小声默念出刚才看到的题目,这是一道算学题,题干极其复杂。
丘岳明蘸取酒水,在桌上静静作答,方才有了思路,便听见太子问道:“丘文殊可答出来了?”
丘文殊摇头。
被太子这么一打岔,丘岳明一时断了思绪,皱紧眉头重新开始。
案桌上的佳肴早已冷却,丘岳明全神贯注地算着,忽而又听见太子问:“可答出来了?”
泥人也有三分气性,丘岳明抿了嘴,罢了手。就算丘文殊能答出来,答案也会被这一声声催促搅和没了。
真正科考时,考官只管最后收卷,谁会理睬考生哪一道题答得快,哪一道题答得慢?这样一问再问,不过是要给考生施加压力罢了。
许是太子问得多了,皇帝也不耐烦起来,冷声问道:“还答不上来么?”
恰恰就在此时,丘文殊搁下笔,与太监换过卷子。
秉笔太监批改后,正要呈上,皇帝看都不看,懒懒道:“先搁到一边吧。”
皇帝起身,道:“丘文殊,你再选一道题做了便罢。”说罢,便背手走下台,出了大殿。
这听起来像是给丘文殊放水,实则是不满的表现,丘岳明心往下沉,汗都滴下来了。
皇上一走,殿内议论声便大了。
太子起身走到丘文殊身旁,笑着拍他的肩,说道:“丘文殊,你好好选题,选一道简单点的,不要辱没了你们丘家的名声。”
聚坐着皇室子弟的左上方爆出哄然大笑。
丘氏乃显赫卿族,自古以来便是历朝历代皇帝的左臂右膀。前朝皇帝昏庸无道,朝廷崩坏时,丘氏一族隐居山中。大宁建国后,先武帝三顾茅庐,请得丘氏出山。
当时丘氏风光无限,盖过了所有世家,大家心中或多或少也想看丘氏笑话。偏偏丘家人出山后,不但有一门七进士的美誉,还出了一位帝师,大家只能歇了心思。
现时丘氏出糗,文武百官虽没有当场给丘家难堪,但大都流露出“丘氏子弟不过尔尔”的表情来。
丘文非没有理会外人的嘲笑,寻来外人不看的卷宗,与其他丘家人一起琢磨。
仔细对比了每一道题的难易后,丘家一位门生暴汗淋漓,低声道:“文殊可万万不能选最后一道题啊…”
最后一道题乃是策问,问的是对现时行省制度的看法。
大宁地域辽阔,向来有分封的惯例。
先武帝曾是前朝蜀地的异姓王,叛变夺的天下,创下大宁。当今皇上,也是从自己封地起兵,趁先帝驾崩,夺了先太子的江山,才坐上的皇位。
行省制度给谋逆者提供便利,谋逆者登基后,问天下才子对行省制度的看法…能怎么答?
就在这时,太子回到原位,问道:“丘文殊选了哪道题?”
太监朗声念出丘文殊所选之题,满殿静默。
丘文殊选了最后一道策问题。
丘家人手心都开始冒汗了。
丘文殊独坐于大殿中央,神情是一贯的清冷高傲,似乎丝毫没有受外界的影响。
当今皇上早到了给儿子们分封属地的年纪,但地封是封了,王爷们却没有被派到地方上镇守,这是遏制了皇族的谋逆。但…近年来,地方的叛变接连不断,就连通州李家,也出了贪墨军饷的大案…皇上必然为着分封而焦头烂额着!
这道策问题,是他最后的机会。
身为丘氏子弟,从未为家族做过任何贡献便罢了,可绝不能让丘氏清名毁在自己身上。
第34章
这道题,丘文殊足足写了两炷香的时辰。
期间皇帝更衣归来,得知他选了最后一道题,倒是起了兴致,坐在龙椅上,微微提高身子,想看丘文殊何时答完。
皇帝的态度,影响了满殿的人,大家渐渐停止窃窃私语。
丘文殊一罢笔,太监便立刻将卷宗移至端盘,快步上金阶,呈到皇帝面前。
皇帝懒洋洋倚着龙椅,拎起卷宗开始看,很快他便坐直了腰。
满朝文武,谁不用心揣测皇帝心思?这个明显的讯号,明眼人都看到了。
丘文殊仍旧端坐着,面上没什么表情,隐在宽袍内拇指与食指却不断摩搓着。
这道题丘文殊写了两炷香的时辰,皇帝看了两炷香的时辰,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终站了起来,抚掌大笑道:“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