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隐形的“私塾霸凌”,宁颂之所以能够轻松处理,是因为自己是成年人。
但相同的方法,显然不适用于郑墨。
“不管你父亲怎么想,也不管他在意不在意你,你是未成年的幼崽,他有责任保护你。”
郑墨愣在原地,仔细地品味着这句话。
而这时,宁颂挥挥手,已经迈开步子离开了。
他得回去吃饭,吃完饭继续读书——即将到来的考试,他必须要拿到甲等。
乙班虽也不错,可是进度太慢,耽误时间。
就算不是为了赶进度,哪怕是为了清净,也得去甲班。
发疯虽然有用,可这里是学堂。
在读书人当中,读书的成绩就是决定着自己强弱的“权力”。
既然总要有考试第一的那个人,那为什么不能是他?
第26章
翌日, 宁颂亦是一大早就赶到了学堂。
搬家之后有了刘大娘做后勤,他所耗费的闲暇时间大幅度降低,因此, 剩下的功夫都被他用来温书。
到了书舍, 仍然没有人理他。
旁的学子聊天的聊天, 背课文的背课文, 就算是在无聊的发呆,在见到他时, 不由自主地移开了眼。
书舍里没有固定的座位, 因此新来的学子在找位置时, 也不约而同地避开了他。
他的周围空了一圈。
如同一个真空地带。
宁颂若无其事地取出了书, 取出了书开始背诵, 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勉强的地方。
等到快要开始上课时, 周围实在没有位置了,这才陆陆续续有人坐在了他的身旁。
但哪怕是这样, 仍然不敢主动与他说话。
“这小子, 心里素质不错啊。”
此时说话的人,正好是前一日评价宁颂“他以为他是凌持之”的那一位。
“看他能够撑到什么时候。”
这一番赌气赌得没有理由,可双方都不想放弃,不想主动认输。
于是, 在接下来的一日, 书塾里当真没有人同宁颂交流, 唯一一个与宁颂交流的,还是一个认错人的学生。
对方在发现之后,吓了一跳。
一日转瞬即逝, 待到第二日,就是书塾里旬考的时间, 宁颂一大早就收到了郑墨的情报。
“听说这次考试有点难,你好好考啊。”
这位郑小夫子昨日失踪了一日,今天重新出现,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
虽然说的是考试的事情,可对方仍然谈兴十足,眸光里闪烁着“快来问我”这四个字。
宁颂配合地问:“发生什么了?”
原来,这事儿说白了还是与宁颂那一番有关“私塾霸凌”的言论有关。
只不过,郑墨受委屈的部分不在于私塾,而在于亲戚——郑夫子在亲姐姐去世之后,将外甥、外甥女接了回来。
或许是因为愧疚,在吃穿用度上,两夫妻对两个小孩非常照顾,连带着郑墨也要向后靠。
这两个小崽子不知道听了谁的话,认为只要郑墨被送走了,他们就能成为舅舅家的孩子,因此小动作不断。
“我比他们年龄大,之前是让他们。”
郑墨虽然对这些都明白,可怜惜表弟表妹的遭遇,可近日,两个小孩子越做越过分,郑墨本来纠结着要不要继续忍,就听到了宁颂的那一番话。
“你去告状了?”
郑墨眨巴着眼:“是啊。”
见宁颂一脸呆滞,郑墨委屈道:“是你说让我去找爹爹的啊!”
宁颂心想,那他也不知道这是郑夫子的家务事啊!
有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宁颂颇为心神不宁,等到郑夫子来的时候,他发现郑夫子专门看了他两眼。
宁颂只好缩了缩头。
当鸵鸟。
作为学生,无意间掺和到夫子家里事务中显然不是一件好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宁颂一直尽可能低调,不去碍夫子的眼。
这份低调一直持续到了旬考。
写有考题的纸是助教发过来的,小小的一张,上面写了五道题。
“默写《论语学而篇》。”
“解释并论述‘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赋得‘天光云影共徘徊’得‘天’字五言六韵。”
“民富而国安。”
“今日有人贷千钱,月息二十。今日有人贷九百五十文,三月归之,问息几何。”
考试之前,宁颂经郑墨的提醒带够了纸,可看到考题后,仍然头皮发麻。
这五道题,几乎涵盖了当前考试中的所有题型。
第一道题是熟悉的背诵题,最简单,只要背诵准确,不出错,大概率可以拿到分数。
第二道题是经义解释题。与先前周秀才考他的内容相似,解释出了原题内容算是合格,若是想要出彩,则需要想更多的办法。
第三道至第五道属于是宁颂没有见过的题型。
第三道是做试帖诗,属于是宁颂的短板。类似的内容,他只在凌状元给的那个笔记中见过一点内容。
后一道“国富而民安”显然是一道策论题,要想答好,显然光是论述两者关系还不够,少不了要写怎样“国富”与怎样“民安”。
最后一道,也是宁颂最喜欢的题目。
题目出自于《九章算术》,是上辈子中小学生都会回答的题目。
看完了题,他心中大致有了底——撇去试帖诗,其他的他都可以答一答。
尤其是第一题和最后一道题,他必须拿分。
至于其他的,他只能尽人事。
看完了题目,宁颂摆开了纸。桌子上的墨是写之前就磨好的,在他整理思路时,又磨了一遍。
正式开始答题,第一题时,宁颂感觉颇为轻松——
《论语》作为四书之一,考试大户,无论什么考试都不会漏掉其中的内容。对于此,宁颂早背得滚瓜烂熟。
其中的内容,无论是宁颂还是原身都抄写过不知道多少次。
正因为有这样的熟练度,宁颂流畅地写了下来,其中不需要一丝停顿。
写完了第一题,宁颂松了口气,直起身子来,活动脖子。
周围一片安静,所有人都沉浸在答题中,书舍中一片沙沙的声音。
写完了第一道题,宁颂开始准备第二道。
这道题是经义辨析题,原文出自《孟子告子上》,是“鱼我所欲也”的节选,由于出处太过于经典,哪怕是现代的学生也听说过这一句。
大致意思是为了辩论“高官厚禄”与“礼”的关系——
“若优厚的俸禄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了,高官厚禄与我又有什么好处呢?”
切入点自然在是在辨析“礼义”和“物质”的关系,若是再进一步,则可以联系到“礼”与“欲”的关系。
再进一步,便可以联系到“天理”与“人欲”的辩论。
宁颂解释完题目的大致意思之后,联系了几句,就不敢再多写。
在写这一道题后半程时,他忽然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性。
五道题的内容比他想象中的要多,但时间只有仅仅一个时辰。
两个小时。
在正式的考试中,五道题大概是两三场考试的题量。
因此,宁颂不敢太过于详细,害怕耽误了下一道题的时间。
下一道题是作诗题,属于是宁颂短板中的短板。做试帖诗的历史从唐代开始,于宋代取消。
到了大雍朝,又隐约有了重启的迹象。
上一篇:我真没想让龙傲天当我老婆
下一篇:我在非洲草原当奶爸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