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十三年,先帝驾崩,颜懋入主尚书台。
起初的两年里,他确实尽了辅政大臣之责,私下里经常指点新帝文章经略、为政之策。
但是人人都知道,权力滋养出的野心是会日益膨胀的,手掌相权的颜懋当然也不能免俗,于是他开始大肆结党,独成一派,他看临朝称制的太后不顺眼,但也不打算辅佐皇帝了,揽权擅专。
镇国公、颖国公和他分道扬镳,韩师也斥他不忠不义,既对不起成德皇后当年的知遇再造之恩,也对不起先帝的破格提携。
其实后来许多次,就连凌烨这个知情人也对颜相的初心产生过动摇。
宣熙二年腊月,齐王喜得嫡子,太后圣心大悦,命百官齐齐恭贺。这对母子的势力如日中天,狼子野心朝堂皆知。
转过天就是宣熙三年,颜相在大年初八,顺星节那日入宫觐见,和皇帝说了一番话——
“忠纯之臣得有名声,有许多事是做不了的,但是专横的僭臣可以。陛下身边已经有很多忠臣,镇国公、颖国公都身系一族,有家族儿孙需要他们荫庇,不可妄堕清名。”
凌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人活一世,一为名,二为利,到了颜相这种级别是一定要入国史的。他今日择了这条路,日后史书工笔,怎么逃得过?人们只愿相信他们看到的,没有谁关心他在背后做了什么。史书盖棺定论,百年后再提颜懋,人人只知他背恩忘义,实非忠良之辈。
“……可是云非呢?”皇帝说。
颜懋是个具有极强自我的人,他对云非的情感一直很复杂,他确实无法心无芥蒂地对这个因算计而错误出生的孩子投以拳拳父爱。
但颜懋也希望云非好好的。
庆国公府养着云非,显然是别有用心。
“请陛下帮臣护着他。”
凌烨当然可以,但他并不想让这个从童年时代就一直帮扶自己的老师,日后口诛笔伐,连个该有的清名都得不到。
那时颜相却说,“臣少时立志,‘四为’中能有一为便不枉此生,臣也希望陛下为万世开太平。”
……
宣熙九年三月十七,凌烨看着御案上口诛笔伐数不尽的参奏,他想,他拿什么救他?
他再也无法昭告颜相是帝师了,甚至连亲口为之辩一句都不能。
颜老太爷的这一招,简单却致命,堵死了他全部的路——
他头上有钟太后这个嫡母。
这些年两宫母子关系太过敏感。当年齐王谋反,钟太后身为齐王生母,不义在先,故而凌烨才能在清算里夷诛钟氏三族,斩断她在前朝内廷的爪牙,将她半软禁在慈和宫里,外命妇初一十五进宫请安也免了,只有逢年过节才拉出来晃一圈。
论起礼法,这大概也是一种不孝吧,但是朝野上下没有人敢去说。
可是现在不一样。
皇帝一旦承认了颜相这个大不孝的帝师,天下人要怎么看他跟太后的母子关系?
他都知道世家大族抱成团会如何说——
“天子是不会错的,错的只能是帝师,是帝师没有以身作则,才让陛下失孝于嫡母。”
“太后当年受废齐王奸邪蒙蔽,这些年在慈安宫里吃斋念佛,为国祈福,陛下垂范九州,该当为天下人作表率,谅母之过,事母为孝。”
身为帝师未能示范好皇帝,颜相的罪责只会比不孝更重,会成为整个大胤九州的罪人,万死莫赎。
不管凌烨愿不愿意,届时太后一定比现在好上许多,至少能拿回属于内廷之主的许多权力,齐王没了,但她还有一个儿子在宛州江锦城。
而当年颜相择了这条明僭实忠的路,就是为了剪除太后、齐王、敬王的势力,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如此,经年筹谋,毁于一旦。
凌烨很清楚,以颜相的秉性,他绝不会同意。更何况此事过后,即便皇帝顺着世家党之请,收回停行卷的旨意,颜相也绝不会继续坐在尚书令的位置上。
可是,颜相顶着的罪名是不孝。
依大胤律,十恶重罪里除了谋反、叛国、恶逆、不孝,其他的都有减赎的余地,凭皇帝圣意裁决。唯有前四罪,为天下人所不齿,无可宽恕,必须严惩,方能平息君怒民愤。
其中不孝,圣人言:“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大不孝弃市,官爵、金钱不能赎免。
这世上没人能保下颜懋,除非颜老太爷出面。
凌烨停行卷也是难,不停也是难。
他有停的对策,却没有救颜懋的办法。
世族们当然不会给他思考喘息的时间,他们将颜相的罪状罗织得差不多了,隔天就开始联名向皇帝施压,请求他免颜懋之位,革职查办。单个的世家或许不足为惧,可当他们紧抱成团,皇帝也要审慎。
今日是三月十九,明日就是大朝会,原本停行卷的圣旨今天就该昭告九州,但是没有。
——它会决定世家未来的人脉根基,同时也会决定颜相的生死。
凌烨知道怎样选才是明智的,但他无法下定决心。他坐在空旷的敬诚殿里,看着朝阳升起,又见日薄西山,他在想,缓一缓呢,多用十年光阴,可不可以?
夕阳最后一缕余晖消失在天际,要入夜了,楚珩推开门,托盘上是一本薄薄的册子。
颜相即日起闭门自省,同时也最后一次以尚书令之名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上面只写了一句话——
“臣希望陛下为万世开太平。”
--------------------
其实结局是早就定好的,但我写的一直很纠结。大家,宣熙九年的00子不是万能的。花也不是。
另外关于不孝罪,“十恶不赦”这个成语应该都听说过,不孝就是十恶之一,在古代是很重的罪名。举例子吧,孔融让梨的孔融因不孝言论被赐死;汉朝刘爽状告父亲谋反,也被武帝治罪不孝判死;汉书记载有因不孝被除以磔刑的;明代萧琏因骂了父亲要被处死,全家人给他作证申辩还是被杖一百革职;清代有因不孝母亲导致自己剥皮,然后牵连族长被绞,各种亲戚一块连坐,当地保甲左右邻居发配,师父流放(这个案子有特殊背景,但是能被判成这样首先是不孝本来就是很重的罪);在汉简律令里,凡父母告子不孝,都要治以弃市死罪。
第164章 论罪
三月二十有例朝。
宣政殿上,文武百官个个神情凝重,满腹心事。
颜家的事,这几天帝都城已经传遍了。今早才出的新消息,当事人颜相闭门自省,缺席朝会,庆国公颜愈也以为父侍疾为由告了假。
他们和殿中的朝臣一样,都在等一个结果。
朝会伊始,就有御史上前参奏,将颜相的种种不孝之行陈了一遍,请求皇帝免其职,即刻交付有司严查审办。此言一出,世家党们纷纷附和,引经据典地批判起颜相。
颜懋脱离家族二十余年,从前没一个人说。那庆国公颜愈过去仗着颜相从他们澹川出来,借着尚书令之便,明里暗里地给颜氏捞了多少好处?颜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与他们计较。如今倒好,他主持停行卷,澹川颜氏这些老世族急红了眼,这才想出来“离家不孝”的阴招。
不孝之罪,最难辩驳,能有资格否认的只有颜老太爷。旁人若给辩一句,立刻就要被打为帮凶,谁说,就是赞成忤逆。颜相深谙这些世族的手段,昨晚就递了消息,让尚书台同僚不要在这上头掺和。
公卿世族见颜党中人都哑了声,攻讦的言辞越发激烈,很快就将矛头对准了颜相带领的停行卷一事上。
提及此,礼部胡尚书顿时有话说了,持着朝笏上前道:“一码归一码,颜相的罪责,还未有公论,但停卷之事却是十五大朝时就公议过的,怎可出尔反尔,视国家大事如儿戏?恩科在即,礼部还等着圣旨下,好按章程筹备,可一连五天什么都没见着,中书、门下二省耽搁了这么久,显然是怠职,请陛下明鉴。”
礼部主管科举,胡尚书被颜相一手提携上来,是颜党的中流砥柱,他的意见其实就是不在场的颜相的意见,这番话说给纯臣听,说给世家听,也说给怕狠不下心的皇帝听。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